欢迎访问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今天是: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创新创业 >> 正文

【创新创业】领略祖国文化,学习先进技术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3日 16:12    作者: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点击率: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集智创想”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第三期

为更全面了解国家文化,更深入的了解新型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集智创想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6日——7月18日抵达北京开展社会实践内容,实践团围绕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保护中的应用开展调研,实地走进国家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公园。领略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保护中的应用。

实践团在北京实践的第一站前往了国家博物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茫茫历史长河中,面对万千古人和朝代存在的痕迹。一眼千年,是从公元前到新中国,是看不尽的文物,是说不尽的震撼。国家博物馆的参观中实践团成员对中华千年文化遗产有了深刻的认识;实践团在北京实践第二站来到了圆明园,“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初入园区无一不被盛开的荷花而感叹风景优美,但历史沉重的步伐从一个两个破败不堪的石柱向我们走来。石柱上面精致的雕花,裂开一侧标记的编号,将一截截断开的石柱叠放在一起试图让大家领略那个时代的模样。

 

参观国家博物馆及圆明园

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及圆明园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忘学习3D打印技术的最新应用。在国家博物馆的参观中实践团了解到通过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技术,国家博物馆复制的造像龛(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和水月观音像(四川安岳毗卢洞第5龛),使用该技术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还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此外国家博物馆内还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建立智慧展厅,数说犀尊展馆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集数据采集、数据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环境监测于一体的智慧展厅,让观众用最新的技术领略了古老的文化。实践中成员还了解到国家博物馆还引入了高速3D打印机,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文物真正的活起来,国家博物馆引入的高速3D打印机是一款具有完全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高速智能3D打印机,其攻克了光固化3D打印技术材料性能单一、成型效率慢、应用成本高的应用缺陷,并基于“数据即产品”的新型增材制造理念,实现了3D打印从“模型制作”向规模化终端“产品制造”的技术跨越。经过深入学习,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目前该高速3D打印机已经实现基于失蜡法精密铸造的金属文物修复与仿制,以及基于塑性材料的陶瓷器修复与制备工艺优化,从失蜡法熔模精密铸造融合了数字设计、精密控制等先进技术到以文物三维数据为基准,结合逆向工程技术与3D打印增材制造,可实现对陶瓷等各类文物的快速精准修复与制备,展现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保护方面的广泛应用。

  

图为成员观摩3D打印复原造像龛细节   图为成员观摩3D打印复原水月观音像细节

数说犀尊展馆

在参观圆明园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与圆明园工作人员的交谈,了解到圆明园全景展览馆中,许多缩放比例模型部件都是由3D打印技术制成的,让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了增材制造应用之广,3D打印潜力之大。同时了解到,3D打印技术还能够帮助建立文物的数字化档案,这些档案可以用于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允许公众在线访问和互动。通过3D扫描和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文物模型及色彩的高精度双重还原,这对文物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图为利用3D打印等比例还原模型细节图

图为海晏堂遗迹与展览馆的海晏堂前景对比照

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进文物,近距离观摩文物,领略现有的3D打印复原文物,将精准修复的想法进一步向前迈进,了解增材制造目前在文物修复方面的现状,了解了其在文物修护中的应用,激发了成员们学习增材制造、3D打印新技术的动力。

第三阶段的实践活动开展,让队员们从更大的时空跨度上了解了祖国优秀的文明文化,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对民族的自信,同时也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斗志,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闫琦欣

摄/张冠宙

审/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