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精神。在全党学习党史的大背景下,支部组织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我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参与了本次活动,收获颇丰。让我更加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骄傲,同样也更深的了解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革命时期的艰辛。
我本次节选的是一个故事两封家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伉俪,陈觉和赵云霄。他们的事迹因为两封血泪遗书为世人传颂,这两封遗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陈觉,原名陈炳祥,1907年生于湖南醴陵。1925年,陈觉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云霄,原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赵云霄、陈觉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结为夫妻。1927年,赵云霄、陈觉一起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春,作为省委特派员,陈觉参与指挥中共湘东特委和醴陵县委组织的“醴陵年关暴动”。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陈觉、赵云霄在常德、长沙分别被敌人逮捕,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1929年3月26日,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赵云霄毅然走上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在陈觉的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觉对于爱人、父母以及未出世孩子的眷恋,毕竟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陈觉也没有害怕,反而还在鼓励自己的妻子,“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是多么大义,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而在赵云霄的家书中,我们更多的可以感受到身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那份叮嘱,同时,她也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两位烈士的遗书中看不到将死之人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现在和平的时代,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哪有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们作为积极分子,不仅要铭记他们的故事事迹,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文/王逸飞
审核/李红丹